在农村,生活污水这方面的问题已经困扰了农民多年,由于农村没有铺设污水管道,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污水都是经过以前村里自行挖建的沟渠排放,而这些污水最终也会排放到村里的河塘中。长期没有治理的情况下,就会导致水体发黑发臭,沟渠满是淤泥,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活。
这些年,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这方面,我国也指导各地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消除农村的黑臭水体,治理污水排放的问题。虽然说有些地方在整治治理之后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彻底解决农村污水排放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治理。
这不,就在2024年刚开年,两部门又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导意见》,在该意见中也提出要健全治理机制,明确重点区域,并且也会因地制宜,分区域实施治理管控政策。那么具体是怎么进行的呢?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新一年的农村污水治理将学习运用好“千万工程”的经验和做法,而此次的治理的基本原则是围绕着“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经济适用,梯次推进;典型引路,建管并重”进行的。
那么,在农村污水治理这方面是怎样分类施策的呢?
1、常住人口少、居住分散的村庄。在乡村地区,的确有一些村庄的常住人口很少,村庄布局也是非常分散。这样的布局和人口结构是无法集中治理的,所以,在农村污水治理这方面会充分借助地理自然条件,并且按照《农村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指南》等相关规范标准对粪污无害化处理的基础上,与农村庭院经济和农业绿色发展相结合,就近就地实现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
2、临近城镇较近的村庄。如果一个村庄的位置和城镇非常近,并且也具备延伸条件的情况下,接下来也会采取新的治理模式。简单来说;这类村庄的污水会直接纳入到城镇污水管网中进行处理,或者建设集中收集贮存系统并将生活污水转运至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3、人口规模大,相对集中的村庄。由于这类村庄的居住人口比较集中,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污水,而针对这类村庄会因地制宜采取相对集中式或者集中式的方式了处理村里的污水。在治理的过程中会统筹考虑这类村庄的污水水质水量、变化特点以及区域水环境改善需求来实施针对性措施,并且也会注重处理技术或技术组合的选择。
当然,在分区域治理农村污水的过程中,新的意见也强调了村民参与机制,在各地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的过程中,也会从源头上减少农村生活污水乱倒乱排的现象,并且也会鼓励当地村民以资源化利用方式实现污水科学就地回用。
如果每个村民都能够参与进来,减少污水乱排乱倒,自然可以早点完成治理目标,让村庄变得宜居,黑臭水体也可以逐步消除。所以,在新一轮的农村污水治理措施开始落地之后,村民也要积极参与治理,这样才可以早点实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个目标。
实现欧世源商标天鹅翱翔中国大地,栖身每个有水源的地方。